80 年风雨兼程!朱家角中学如何从普通校变身示范性高中?
经过八十年岁月的磨砺,上海市朱家角中学从最初的普通私立学校发展成为上海市的实验性、示范性高中,这一演变历程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我们一起来探寻这层神秘的面纱。
私立起源
1942年8月,私立济青中学宣告成立,标志着珠里地区中学教育的起步。该校起源于私立近知中等补习学塾,校址设在城隍庙的钱徐氏存古祠堂内。在此期间,朱家角商会会长杨志坚担任了校董事会董事长的职务朱家角中学,而程士敏则被任命为校长。校名的确立,蕴含着救助失学青年的深刻含义。私立约光中学始建于1945年,该学校的创办者曾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,校园位于放生桥北面的井亭巷漕港滩马家祠区域朱家角中学,其宗旨在于继承和发扬圣约翰大学的卓越文化传统。
早期发展
1948年11月4日,约光中学的校董们在新建成的校舍前合影留念。次年,青浦县政府发布命令,将同仁堂管理的荒地分配给了济青中学。同年,对约光中学的行政管理及学生组织状况进行了详尽记录,并于10月对外公布了校董会成员及校务委员会成员的名单。这些详实记录共同见证了约光中学与济青中学的成长与演变。
合并改制
1950年,私立济青中学与私立约光中学合并,共同组建了青浦私立珠溪中学,其校址设于西井街的马家祠堂。至1956年,学校完成了改造,性质转变为公立,并更名为朱家角初级中学,同时迁址至课植园。1958年,学校增设了高中部,由此演变为一所完全中学,并最终定名为朱家角中学。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该学校曾更名为红卫中学,随后在1976年恢复了其原有的名称。紧接着,到了1978年,该学校被正式确认为县级的重点中学。
角色转变
1985年9月,学校作出决定,停止招收新的初一年级学生;至1987年7月,初中部正式宣布关闭,并完成了向高级中学的转型。这一连串的动作显现了学校在战略定位上的变动,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追求,这些努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。
迁址扩建
1999年4月,张家圩村新增了2.4公顷土地,这些土地被规划用于建设综合大楼以及大操场;在这片新增的土地中,位于校园内课植桥以东的1.03公顷区域,被划拨给了青浦旅游开发公司。到了2004年1月,朱家角中学正式搬迁至新校园;18日,学校举办了迁建工程的落成仪式。新校园的建成,为学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,有助于其发展。
荣誉成就
2009年10月,朱家角中学顺利完成了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综合评估。随后,2010年3月,该学校正式获得了这一称号。同时,学校还接连多年荣获“上海市文明单位”等众多荣誉。《当代青浦籍名人录》收录了朱家角中学众多杰出校友的事迹,这些事迹无疑是该校教育成就的有力佐证。这些校友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,充分展现了学校的教育质量。
回顾朱家角中学八十年间的成长历程,不禁引发诸多感慨。你是否曾在该校度过一段青春时光?若有相关回忆,不妨分享他们的故事。同时,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并予以转发。